以先祖之名——雷蛇Viper鼠标入手体验

以先祖之名——雷蛇Viper鼠标入手体验

peirisyin
peirisyin
7015 浏览

继上次得幸参与了Razer的猎魂光蛛键盘之后,这次再次被选中参与测试这款Razer Viper, 中文翻译为雷蛇毒蝰(以下简称Viper),多谢dealmoon厚爱。

前言

看到Viper,其实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当年Razer曾经一款叫做Corpperhead 铜斑蛇的鼠标。当时还是魔兽争霸3、星际争霸1这类即时战略游戏(RTS)的时代,多线操作对于鼠标的要求就已经非常高了。当时的Corpperhead助我能保持场均300+的APM(每分钟操作数),几年下来不断更换了多次鼠标微动开关而不愿意放弃那份熟悉的手感。后来铜斑蛇在炼狱蝰蛇推出不久之后就停产了。而铜斑蛇前身是Diamonback 响尾蛇,而Diamonback 响尾蛇的前身,却是和这次的评测主角一样,它的名字叫做 “Viper”。

开箱及外观

_MG_0364.jpg

包装使用了雷蛇绿的主题包装,正面标注了这款产品的主要特色功能。例如左上角的第五代光学引擎,宣传有更加高的精准度和DPi。这个5G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第五代通讯技术。还有下方的三个主要特色:(左)雷蛇光学鼠标微动开关;(中)69克的超轻设计;(右)雷蛇Speedflex线缆。这三个功能会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_MG_0365.jpg

后面则是更加详细的技术展示,介绍这款鼠标的一些先进设计。

_MG_0366.jpg

打开包装盒,除了鼠标本体,就是保修卡,说明书和雷蛇贴纸,方便粉丝把雷蛇标志贴在额头上。

_MG_0535.jpg

鼠标的大小和雷蛇太攀蛇基本一致,无论是长宽高还是鼠标背部隆起曲线。而作为对比的田牌Classic IntelliMouse则大了一圈。

_MG_0367.jpg

鼠标底部较为简洁,相比太攀蛇少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认证和技术标志。同时,底部有一个切换DPi的按钮,伴随一个小三角形的LED灯,这个LED灯颜色根据不同的DPi会有不同的颜色。而这些都可以在电脑驱动软件Synapse 3.0中自定义设置。DPi按钮设计在底部的原因是很多人都觉得放在上方的DPi切换按键容易在激烈操作时误按而酿成大错,所以在底部自然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例如我的太攀蛇就直接把滚轮后的DPi按钮内部微动开关直接抠掉了。

_MG_0533.jpg

Viper的设计使用了左右手对称设计,自然是为了照顾可能存在的左惯手鼠标操作者。此外也能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并产生对称美感。这种设计带来的后果就是没有专门右倾鼠标那样舒适,长时间使用容易拧着腕部的肌肉。左右按键没有像很多雷蛇产品一样连着主背盖,而是分割开作为独立的按键。并且中间过渡使用了斜切的抛光设计,看起来有点像是铠甲一般,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鼠标侧面使用了类肤材质,表面有细小的凸起颗粒,兼顾防滑和手感。鼠标后背的隆起较为明显,但是对手型大的我来说略显不足,手心会有空隙。但是对于这款鼠标的定位来说却恰到好处,因为悬空的手心更加容易快速反应,就像开车时悬空的脚能更快踩下刹车一样。
Viper鼠标使用的Speedflex线缆是一大亮点。传统的鼠标无非是两种:一是橡胶线缆,但是容易老化损坏。二是编织线缆,不容易损坏但是比较僵硬,容易影响鼠标操作手感。相信不少玩家都深有体会,以至于出现了专门的“鼠标线悬挂”。

而Viper使用的Speedflex线缆则非常良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Speedflex线缆虽然也是编织线,但是能明显地感受到比普通地编织线柔软得多,这一点在对比太攀蛇的线缆能明显地感受出来。
Viper的宣传重量是只有69g,实际测量因为包含了线缆拉扯的力道,得出70g,与宣传一致。而普通的鼠标则大多数集中在100g左右,作为对比,太攀蛇重103g,田牌Classic IntelliMouse 99g。

内部拆解

_MG_0532.jpg

Viper使用了3颗螺丝固定了外壳,两颗在上方的脚垫下面,一颗在下方的脚垫中间位置。

_MG_0528.jpg

Viper内部打开后,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明了。鼠标的左右按键回馈完全由微动开关提供,自身没有任何回弹力。

_MG_0370.jpg
_MG_0375.jpg

主板第一眼可以看到Razer自家的紫点光学微动开关。其中的红外线传感器和发射器都集成在了小小的微动开关后部。整体微动开关大小和传统的机械微动开关做的一样。

_MG_0372.jpg

非常遗憾的是中键使用的却不是光学开关,甚至不是常规的长方形鼠标微动开关,而是这种方型的开关。根据我过往的经验,这种小开关更加容易损坏。

_MG_0531.JPG

而鼠标左右两侧地四个开关,则是使用传统的机械微动开关,不是雷蛇紫点光学微动开关。这样一来,Viper内部集合了3款不同的开关。

_MG_0374.jpg

鼠标电路板上随处可见锡焊残留下来的白色残留松香痕迹,非常影响观感。难道Razer觉得一般不会有人拆开看内部电路做工吗?

使用体验

为了体验这款鼠标,我专门玩了几局游戏。首先最明显的是重量真的很轻,以致于稍微需要适应一下。轻便的鼠标在RTS、FPS(例如CS)中有较大的优势,其它游戏则见仁见智了。其次是中键的手感与左右键相差甚远,无论是力度还是声音反馈都明显不同。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则是一个负面的效果,因为我需要频繁按压中键。这个中键明显偏硬且缺乏回弹弹性,导致一局游戏下来食指有点累。

光学微动开关在体验中表现可圈可点,虽然我体会不出来与普通机械微动开关的区别。但是从手感来说做到了与普通微动开关就很不错了。至于其寿命,以及是否会出现传统微动开关“双击”等老化问题,这个由于时间因素没法详细测试。结论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评测Razer 猎魂光蛛的内容。

第五代光学传感器据称有99.4%的精准度,不知道这个数值是如何得到的,姑且信之。除了这个之外,第五代传感器的DPi能设置到高达16000,但是我觉得一般人不会用到这么高的值,我自己就是常年1600,从来不会变动。并且DPi再高,没有高分辨率大屏幕的配合其实就没有太大意义。但是话说回来,这个就像车的动力一样,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是吧?

Synapse灯光定义

Snipaste_2019-10-11_19-38-12.png

Viper这次很朴实地只设计了一颗LED灯泡,而没有如同其它Razer产品一样在滚轮或者边条添加灯光。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很赞。一方面能减少昏暗环境时的光污染,同时也减少发热导致掌心出汗的问题。Synapse3.0中可以自定义灯效,还可以自定义XY方向不同的DPi。此外还可以定义DPi按键每次按下后切换的值等。

Mac OS X兼容性

依然,如同上次测试键盘一样,雷蛇在Mac上的Synapse 2.0驱动程序依然bug众多无法启动使用。而Mac是没有Synapse3.0的。鼠标插上后除了无法自定义各项按键外,连4个侧面按键也无法使用,主要的左右键倒是没有问题。

总结

Viper作为一款定位中高端的产品,从设计上来说较为朴实,没有弄得花里胡哨的同时保留了较为时尚的外观设计。

在产品性能上,高范围DPi设计使得其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同时其保持了Razer惯有的优秀操控表现。但是三种不同微动开关的设计,一方面使得用户在使用中对不同按键的体验层次不齐,此外也容易出现短板效应,即寿命最短的开关成为了鼠标的使用寿命决定者。
2004年,首款光电雷蛇鼠标Viper发布。2019年,15年过后又有一款同样叫做Viper的鼠标出现在世人面前。两款Viper对比,改变的是外观和内在的科技和设计,没有变的是继承自先辈的创新前行的决心。15年前,那个名为Viper的鼠标是Razer推出的第一款光电鼠标,15年后,转世重生的Viper带着全新的光学微动开关来迎战当今激烈的游戏外设市场,其最终表现如何,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7015 1 0 0
 

本文测评的商品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