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带娃的这些天,你没有开始怀疑孩子是老板派来的眼线。特别是对家长依赖性比较大的“高需求”孩子,终于找到天天可以黏着爸妈的机会了。每天“妈妈这”、“妈妈那”的,妈妈们恨不得钻到地洞里躲起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如何智斗“高需求”宝娃。
简单粗暴还是习惯养成?
咱都是第一次当妈,遇到事情本能的都会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况且聪明的孩子们总能找到新的问题来挑战妈妈的底线。一次次地拒绝,一次次地斗争,又一次次地反复。最后筋疲力尽的妈妈们终于投降,而孩子们则又一次成功扩大了自己界线,准备发起下一次进攻。或者宝妈们死守底线,孩子们无计可施直至耍赖皮,最后哭闹着收场。双方都弹尽粮绝。
我的好朋友QQ妈妈在经历过无数次和QQ小朋友的斗争后,告诉我:和孩子的斗争千万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如果每次都是等着孩子挑起“战争”,结局就是每天都要灭火,且每次无论谁赢谁输,家长都是劳心劳力。
家长常常本能使用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因为:
时间不够。和孩子的“战斗”常常发生在早上出门前,收拾玩具,晚上睡觉的时候,因为时间急,所以希望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立马解决问题。可是这样或许表面上解决了问题,但是实际上强化了不良的亲子沟通,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就是,每一次的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都刺激了不良沟通的恶性循环,导致未来孩子和父母更有可能再次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认识到这一点,是解决问题,打破循环的第一步。
斗争的结果最终是父母承担,所以不如选择简单直接的办法。鞋子没穿好,就帮他穿了。玩具没收好,孩子又不愿意做,就帮他做了。因为鞋子最终要穿好,玩具最终要收拾好,如果真的和孩子“犟”起来,还不是家长帮忙穿鞋子、收玩具。如果真的按照孩子意愿,想穿啥就穿啥,最后生病了,不仅孩子受苦,家长也要床前床后的照顾。最后责任都是落在老母亲的身上。
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并且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方法引导的。和孩子讲道理制定规则,也是需要计划和准备的。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自我的个体,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习如何一步步独立。常常真正舍不得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但是一个独立自主心理健全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是无止境的要求和索取,而是彼此尊重的爱和关心。
所以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几乎是必行之路。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之前,首先家长要养成自己的正向管教的方法,这需要家长准备好至少一周的时间,坚持按照计划完成对孩子新的习惯的培养。下面就来介绍三招智斗“高需求”宝娃:
1.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
2.用感官认知方式和孩子说故事!
目标列完了,就要想想如何跟孩子表达了。在表达之前我们得先准备好“台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把想说的都用合适的语气合适的词表达出来。
如何讲述
我们常常和孩子表达的方式都是光靠口语表达,但是其实孩子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家长在说什么。我们知道孩子是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还有动觉来感知世界的。所以在我们和孩子表达需求的时候,常常只用了听觉,也就是靠口头语言来表达。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多加入别的一些方式,那么孩子的理解和认知会大大提高,我的建议是,至少要使用到其中两种方式,而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孩子从小就看了无数的动画和绘本,用故事的方式引入,边说边看,既结合了听觉和视觉,又让孩子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获得信息,而不是单纯的讲道理。效果会好很多。这本简单小绘本,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关注获取。
愿意动手画画的妈妈还可以一边画一边说,甚至让孩子参与这样效果更好。简单的把白纸折成六格就可以和孩子创作这个漫画啦。不要求画的很好,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创作的过程。
3.和孩子一起制定有效的规则
给孩子制定规则很重要的三点是可视化,可执行性以及量化要求。
规则一定要给孩子看到,而不仅仅说说而已,而规则的执行一定孩子能完成的,而不是一下子制定过高的标准。同时,规则一定要具化,应该说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能完成到什么程度,什么算作完成,什么算作没有完成,完成了要怎么样,没有完成又要怎么样。这里我制定了一个表格具体说明,以及模板。
Checklist:把要达到的目的分小点做成三个部分,并在后面附上例子,甚至图片,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理解。而且做到了就可以打钩或者画一个笑脸,也让孩子很有成就感。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如果没有做到,不建议画“差”或者哭脸,建议写“下次会完成”(next time I will)
家长给孩子三次机会: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记得孩子也需要练习,一定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所以跟孩子商量好,我们可能会有做的不好的时候,所以会给你三次提醒的机会。三次机会之内完成,也算完成,后面可以有30分钟亲子时间。如果超过三次机会,也没有关系,我们也会5分钟的亲子时间。
没有惩罚而是时间减少:新的规定制定如果一开始做不到就惩罚的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他们有可能觉得太难了,想要放弃或者“耍赖皮”。所以在新的规定制定时,无论怎么样要给孩子尝到一些甜头,这样才能鼓励他继续努力。所以即使没有完成,孩子还是有机会体验和父母玩耍的乐趣。并且孩子在和父母玩耍中越高兴,越会激励孩子第二天更加努力做到。
好啦,干货就这么多。喜欢的话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