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明產品之前,我們需要先說明可能很多人沒有理解清楚的事情,那就是:我們為什麼出門要戴口罩?
目前確認的新冠病毒傳染的途徑是「飛沫」和「接觸」(消化道和氣溶膠待確認)。
「飛沫傳染」的風險是近距離接觸病毒攜帶者,然後吸入了對方通過咳嗽、噴嚏、談話等方式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導致感染病毒。「接觸傳染」則是我們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而被感染。減少接觸傳染風險的核心是及時好好洗手,不要亂摸口鼻眼這些部位;而減少飛沫傳染風險的方法之一就是戴口罩 !這是我們要佩戴口罩外出的原因:減少因為近距離接觸病毒攜帶者而被飛沫感染的風險。
但隨著疫情的發展,以及大家擔憂心情的加重,社會普通居民對口罩的依賴情緒也在深化,已經逐漸從被建議的「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和「高危人群要戴口罩」變成了「所有人一出門就要戴口罩」。
這種變化雖然會造成口罩浪費,但的確也會減少一定的潛在無症狀病毒攜帶者感染他人的風險,也安慰了恐慌情緒,也能接受。
但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則需要注意,就是有些人的關注因此從擔心近距離接觸病毒攜帶者,變成了擔心「室外空氣飄著病毒」。
因為這個變化,一些家庭開始擔心室外空氣中有病毒,拒絕開窗通風換氣,每天密閉門窗。而室內空氣長時間不更新換氣,其實反而會增加家人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而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心理極度依賴口罩,只要踏出家門一步,即便只是在放眼望過去萬徑人踪滅的裡倒個垃圾,只要嘴上沒有一個口罩,就覺得有性命之憂。
而對於很多買不到口罩,或者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口罩的人來說,這就讓他們一定要找到一個心理安慰才敢出門,即便這個「安慰」是純粹沒用騙人的東西。
疫症當前,口罩、搓手液成為出門必需品;為了加強保護,有人更掛上負離子空氣淨化頸鏈、滅菌除臭掛章,甚至用紫外線消毒燈,定期為隨身物件和家居消毒。
負離子機、殺菌掛章、紫外線燈,當真能夠消滅病毒及細菌?
空氣淨化頸鏈 釋放負離子杯水車薪
疫情陰霾下,為求百毒不侵,凡是清潔、消毒、殺菌的產品都成為搶手貨。售價約千元、體積輕細的負離子空氣淨化頸鏈為其中之一。在頸項掛着此機,能否達到淨化空氣、消滅病毒細菌的功效?
出售負離子空氣淨化頸鏈的網頁,聲稱產品每秒產生約70萬負離子,能去除逾九成PM2.5懸浮物及污染物,適合花粉症及哮喘病患者使用。有關負離子淨化空氣的說法,環境保護署網站指出,負離子是帶有負電荷的原子、分子或微粒,可吸引帶正極電荷的懸浮微粒,使其重量增加,失去懸浮能力,達到除塵功效。
紫外線消毒燈 UVC滲透力低 只消毒衣物表面
紫外線消毒儀器近期亦成為熱賣產品,產品聲稱用紫外線C(UVC),能於數秒內消滅逾九成細菌。到底紫外線消毒是否真有其事?
紫外線依照其波長分為3類,包括紫外線A、B、C,波長愈短強度愈高,其中以UVC的強度最高。香港天文台資料顯示,UVC波長為100至280納米,由於差不多全被臭氧層吸收,因此由太陽照射至地面的數量幾乎為零。高能量紫外線能破壞細菌和微生物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因此UVC多應用於殺菌。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紫外線確具殺菌效能,醫院部分房間也設置紫外線裝置作消毒之用。但UVC滲透力較低,因此若用於厚棉被褥或衣服時,UVC只能消除表面細菌及病毒,不能深入纖維部分,「紫外線較適用於空氣及物件表面的消毒」。
UVC消毒功效,取決於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和照射距離。購買UVC燈後,如何決定照射時間的長短?余海峯表示,綜合研究文獻,一般醫療使用的紫外線消毒機的消毒時間以分鐘計算,因此不太相信坊間標榜能於數秒內消毒的產品。他指出,紫外線強度取決於紫外線光管的伏特及照射範圍,市民購買產品前,宜先檢查貨品供應商有否提供充分資訊,例如在特定照射距離下,紫外線能量高低及相應照射時間。
比如脖子上掛個消毒卡或者淨化器。前面留言截圖的說消毒卡是「最近在國內突然出現」,還真不是這樣的。
2015年我們就曾經討論過這種掛在胸前的消毒卡,日本「二酸化鹽素」除菌卡。
當時坑人的產品是長這個樣子的:
這些產品的核心主要是會散發出二氧化氯(ClO 2)氣體,就是日語中的二酸化鹽素。二氧化氯的確是世界上通用的氧化劑和消毒成分,可以殺菌消毒,安全性也不錯,但它的主要使用方法,是放到水里消毒,或者用高濃度熏蒸。在脖子上掛個消毒卡,生成一點低濃度二氧化氯,是不可能有實際消毒作用,更不可能生成什麼廣告中宣稱的“防護罩”的。
另外一個大家問到的同樣掛脖子的「攜帶型淨化器」產品,同樣是我們之前坑人過的。
我們當時買了幾個樣品做了測試,在戶外無風情況下,使用和不用這種「淨化器」,沒有任何明顯數值變化。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