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湾的 Rosie the Riveter WWII Home Front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是一个 NPS 园区,主要介绍了二战时期美国著名宣传海报——“铆工罗茜”的故事背景以及当时美国本土前线的人民的生活状况。
铆工罗茜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代表了二战时期在各种工厂流水线作业的美国女性。我们是独立日第一波游客,前台的两位 ranger 看到我们非常激动,其中一位老奶奶介绍了当时美国本土前线的备战和工厂环境。
随着1941年2月的一声巨响,珍珠港事件后,旧金山被打造成了 The Home Front,无数的男女工人被派遣到这里的军工厂参与军事装备的建造。二次世界大战和美国的全面战争动员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战争期间的部分政策比如粮食券、day care 日托、employee health plan 员工健康计划等等都被保存了下来。新技术如抗生素、喷气推进式飞机、计算机、核武器等等的研发都迅速得到了推进。战时美国军舰下水的速度也是达到了巅峰,宣传板介绍为推进效率,当时美国的船厂是24小时3班倒。大规模的军事建设需要的人手也是成倍增长,即使从全国各地找来人,但成年男性的人口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个时候女性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女性的工作质量更高。直到1944年战争快结束时,美国工人中女性已经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铆工罗茜”海报配合着经典的标语 We Can Do It 逐渐深入人心。
地下室的电影院每半小时会播放一次影片。影片主要描述了现今 Richmond 在二战期间作为前线The Wartime Waterfront。影片中还详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了解决当时的蔬菜运输问题,当地政府推出 Victory Garden 胜利花园,这个政策是鼓励市民们在自家后院和屋顶开辟菜园种菜,用以解决前线食品短缺的问题。电影院外面还有一个样板房混合着一个菜地,菜地上的蔬菜还都栩栩如生,包括西红柿、洋葱、土豆、西兰花等等。除了间接地支援战争外,胜利花园也是鼓舞平民士气的手段之一,它使参与者感受到其劳动为战时生活所作出的贡献,亦是战时后方生活的一部分。
影片参观完一楼最里面的房间还有一个小展厅,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战时的海报,包括鼓励工人们不要随意更换工作(Don’t be a job hopper)以及 Richmond 在战后的经济发展情况。1950年代这里的人口锐减至四分之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失业工人。战后的平权运动也日益高涨,即使是在战争最紧迫的年代,美国也一方面标榜人权自由民主,一方面暗地里迫害日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工作时也备受歧视。很多白人公开表示不愿意和黑人一起工作。这些现象随着战争结束也得到了改善。